标遇资指革命统投特币当传R带颠覆金融来的上比思维
金融世界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指标,仔细想想其实挺有意思的。就像小时候深信不疑的童话故事,等我们长大后才意识到其中有多少经不起推敲。市盈率、净资产估值这些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投资圣杯,说到底也不过是华尔街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罢了。 记得我刚入行时,前辈教导说自由现金流是投资决策的"北极星"。这个观点确实帮我在传统领域收获颇丰,但自从接触到比特币这个概念后,我的整个投资世界观都被颠覆了。这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,欧洲人还固执地认为世界是平的。 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:传统投资者看着比特币公司,就像上世纪60年代的人看电脑——他们知道这东西很重要,但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值钱。MSTR这类公司正在做的事情,本质上是在重建价值评估的坐标系。 我发现mNAV(市值与净资产价值之比)这个概念特别有意思。它就像是给传统市净率做了个区块链时代的升级改造。你知道标普500的历史市净率波动区间吗?1.5到5.5倍之间。有趣的是,MSTR的mNAV居然也在这个区间里跳舞。 但这里有个精妙之处:当人们质疑为什么要为比特币支付溢价时,他们其实是在重复当年质疑亚马逊市盈率的错误。我在2015年就犯过这个错,那时觉得亚马逊的估值简直疯了。现在回头看,疯的是当时的我。 这些公司凭什么获得溢价?让我用餐厅来打个比方: 1. 就像米其林三星餐厅能把普通食材做成天价料理,专业团队运作比特币的效率远超散户 2. 他们的融资渠道,就像是拿到了顶级供应商的独家折扣 3. 运营杠杆则像是餐厅的中央厨房系统,规模效应让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说到融资,MSTR玩的可转换债券简直是个金融魔术。这就像是用未来可能的股权增值作为抵押,现在就能拿到便宜资金。我在投行工作时,见过无数公司尝试类似操作,但能把比特币这个变量加进去玩得这么溜的,Saylor确实是第一人。 在167家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中,有21家是折价交易的。这让我想起2008年时那些看似"便宜"的银行股。表面看是捡漏,实则是价值陷阱。就像我常对客户说的:便宜的东西往往有便宜的道理。 但MSTR不一样。2022年熊市时,他们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"钻石手"。当时市场跌得亲妈都不认识了,他们却通过债务重组保住了所有比特币。这种定力,让我想起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坚守。 作为一个老交易员,我得说现在的图表相当诱人:- 200日均线在353美元形成强力支撑- Z分数显示价格处于负2个标准差- 相对强弱指标深度超卖 这就像看到暴风雨前的宁静。2016年比特币减半前,我也看到过类似的图形组合。当时没敢all in,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肉疼。 有客户问我:"现在买MSTR是不是晚了?"我的回答是:十年前买比特币的人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。真正应该关心的是,他们的每股比特币持有量还在持续增长吗? 这就像种果树。短期来看,果子可能被风雨打落;但只要树在长大,终会迎来丰收的季节。现在mNAV压缩到1.5倍,在我看来不是风险,而是机会。毕竟,当市场情绪回暖时,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往往最令人惊喜。 说到底,投资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:当多数人还在用旧地图找新大陆时,少数人已经在绘制全新的航海图了。而MSTR,正在书写数字资产时代的新航海传奇。一个投资老兵的新思考
mNAV:数字黄金时代的新市盈率
比特币公司的三大护城河
价值陷阱与钻石手的博弈
技术面发出的买入信号
写在最后的投资哲学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周悦盈:比特币27000上方压力重重,以太坊1600成关键防守位
- 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- 2025年9月:区块链圈子的疯狂与理性
- 稳定币如何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疆拓土?香港峰会大咖这样说
- SBF陪审团筛选惹争议:一场关于公平审判的权利拉锯战
- 狗狗币岌岌可危!0.20美元大关恐将失守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
- 市场脉搏 |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
- Web3.0市场观察:火币更名HTX背后的行业变局
-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
- 美国稳定币立法:一场金融革命的无声引爆点
- 比特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:历史高点魔咒再现?
- 区块链+AI如何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?这场香港峰会告诉你答案
- 稳定币如何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疆拓土?香港峰会大咖这样说
- 鲍威尔放鸽引发市场狂欢,为何ETH成为最大赢家?
- 从喧嚣到务实:AI Agent的进化之路
- 稳定币如何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疆拓土?香港峰会大咖这样说
- 稳定币热潮下的冷思考:专用链到底有没有未来?
- 稳定币热潮下的冷思考:专用链到底有没有未来?
- 深夜币市风云:鲍威尔一句话引发的疯狂24小时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