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后平台购物R突推手的N竟是然沉寂已久一个火了
最近这段时间,各大Layer2打得不可开交,而上个周期风光无限的Layer1们却集体"哑火"了,链上活跃度简直跌到了冰点。但就在这片寂静中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——NEAR Protocol。 翻开NEAR的数据面板,我被眼前的数字惊到了。9月5日那天,日交易量飙到了316.5万笔,活跃账户数也冲到了92.6万个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NEAR的日常数据还停留在30-50万笔交易,活跃账户数更是长期低于10万。这种爆发式增长,放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下,简直就像寒冬里突然绽放的玫瑰。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数据,发现一个叫"KAI-Ching"的合约交易量稳居榜首。这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——这不就是购物平台KaiKai的代币奖励计划吗?看来,NEAR这次能"起死回生"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看似普通的购物应用。 说起来,KaiKai这个平台还挺有意思的。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些原生加密项目,而是Cosmose AI这个老牌购物数据分析平台的"链改"产物。Cosmose AI来头不小,从2014年就开始服务Gucci、LVMH这些奢侈品大牌,去年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。 今年9月,KaiKai推出了一个相当诱人的奖励计划:用户购物可以获得2-3倍的KAI-Ching代币奖励。这个玩法让我想起了星巴克的会员计划,只不过人家用咖啡豆当奖励,KaiKai直接上区块链代币。不得不说,这种玩法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——数据显示83.5%的用户都是Z世代。 作为业内观察者,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Cosmose会选择NEAR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: 首先,传统支付系统太"黑心"了。Stripe和PayPal这些平台对小额交易动辄收取10%以上的手续费,商家为了生存只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。而NEAR的低gas费特性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 其次,KaiKai的稳定币设计很聪明。1KAI-Ching=1美分的设定让用户完全没有使用门槛,而且只能在应用内交易的设计也避免了币价波动带来的困扰。这种"区块链+传统商业"的融合方式,让我看到了Web3落地的另一种可能性。 从NEAR这个案例中,我看到了公链突围的新思路。在当下这个阶段,单纯比拼TPS或者技术创新已经不够了。像NEAR和Polygon这样的公链,都在尝试通过改造Web2业务来扩大自己的生态版图。 说到底,区块链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。KaiKai的成功告诉我们:与其在加密圈内卷,不如走出去,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传统商业世界。毕竟,能让用户一边购物一边赚代币,谁还会在意底层用的是什么链呢? 作为一个关注行业发展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NEAR这次的表现确实令人惊喜。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这种增长能否持续,但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:在熊市里,实用性和创新才是王道。数据爆炸式增长 到底发生了什么?
KaiKai的"逆袭"故事
为什么选择NEAR?
公链突围的新思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八年沉浮录:从技术狂想到政策游戏
- 以太坊正成为区块链世界的中央银行?三大公链为何纷纷投奔
- 当AI开始发币:一个码农的奇幻实验之旅
- 从边缘到主流:加密货币的华丽转身
- FTX巨额加密货币转移背后:2亿美元抛售潮为何没压垮市场?
- TRX:争议与机遇并存的加密货币奇才
- 从边缘到主流:加密货币的华丽转身
- 波兰对OpenAI展开GDPR调查:ChatGPT又摊上事了
- 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- 当游戏不再只是游戏:自主世界的革命性意义
- 比特币ETF获批在即,但一场10亿美元的大撤退正在灰度基金上演
- 链游革命:一位游戏老兵眼中的行业未来
- 以太坊今日走势分析:弱势震荡中寻找机会
- 币圈淘金:一个过来人的投资心得
- 西非的比特币革命:塞内加尔正在书写怎样的金融传奇?
- 比特币逆势突围:市场寒冬中的倔强反弹
- 币圈高层离职潮背后:美国加密货币监管风暴持续发酵
- 一只鹅引发的数字收藏狂潮?超维空间这次真的玩大了!
- Mt.Gox退款延期:投资者的短暂喘息还是真正的转机?
- Solana凭什么赢得Visa和MakerDao的青睐?解密区块链黑马的逆袭之路
- 搜索
-